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毛峰加工中如何去除茶叶苦涩味的方法这个问题,茶叶有苦涩味好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好的茶叶没有苦涩味
一、茶汤中的单糖和双糖表现为甜感,会中和掉一部分苦的感受,还会让口腔中产生生津的感受,所以也会适当降低涩感。
二、当茶汤溶液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克每升和0.5克每升时,茶多酚和咖啡碱便会开始相互作用,形成缔合的聚合物,降低苦涩之感的同时,还会提高茶汤口感的饱满度,但两种物质过量存在则会导致茶汤过分浑浊,对茶的品质有重大的影响。
三、茶汤中的氨基酸会与咖啡碱闭合,并使得茶汤的鲜爽度提高,同时茶的制作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物、茶黄素同样也会影响鲜爽度的提高,同时降低了苦涩感的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茶青制作成红茶要比绿茶口感更饱满的原因。
所以即便是茶多酚与生物碱含量很高的茶,也未必会表现为苦涩。相反,这两类物质的含量高低往往还决定着一泡茶品质的好坏。
怎么去掉茶叶里面的苦涩味
1、水温
通常情况下,芽叶细嫩者,水温宜低,在85度上下;叶子偏成熟者,水温宜高;焙火类的茶,水温宜高。水温影响到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茶汤温度影响到香气和滋味的呈现。滚开的沸水常常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加速茶中咖啡碱、茶多酚的析出,茶味容易苦涩。
2、茶叶量
投茶量太大,茶水比太高,自然会加重茶汤的口感。泡茶时间的掌握上,如果闷泡的时间过长,出来的味道可能就会浓涩点、苦一些了。
3、泡茶器具
密度高的茶具(如白瓷盖碗)泡出的茶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茶具(如紫砂壶)泡出的茶香味比较低沉;盖碗能够迅速入水、出汤,几乎不压茶;而紫砂壶,加水、盖盖、出水,若泡久了、压久了,苦涩感自然也就出来了。
/iknow-pic.cdn.bcebos.com/71cf3bc79f3df8dc4d88a31ac011728b46102887"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1cf3bc79f3df8dc4d88a31ac011728b4610288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品茶过程中最忌讳茶叶的六种味道
1、青味
青味是自然界植物具有的原味。茶中带有青味的主要原因是晒青、做青、杀青不足,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1)栽培管理时,氮肥过多,茶叶呈暗绿色,香气不足而味道淡薄,突出青味。
(2)茶叶制作过程中,日光萎凋或搅拌不当以致发酵不足造成青味。
(3)茶青在室内萎凋是室温过低,湿度太高,茶叶中走水不畅,以致发酵无法正常进行。
2、苦涩味
对于茶的苦涩味应视其具体情况加以区分。因为茶叶本身就会存在苦涩味,主要看其在入口后是否快速化开。如果一直散不开的话,则可能是工艺欠佳所致。出现苦涩味的主要原因是鲜叶幼嫩、晒青不足、做青不当。
3、闷味
茶的闷味,有三个说法:黄闷味、水闷味、红闷味。
(1)黄闷味是指鲜叶堆积发热,烘焙出现蒸叶现象,揉捻、包揉时间偏长造成真空层。
(2)水闷味是指露水青、雨青、成堆没有摊开,没有及时晒青,或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
(3)红闷味是指包揉时茶叶在包袋中闷积时间较长而产生的味道。
4、焦味
茶味的焦味,应该是杀青和烘焙不当造成。茶叶在杀青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把握不当,致使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制造出来的成品即有焦味。而温度过低、时间不够,茶叶色泽灰黄不具油光,茶汤淡而无味或有腐木味。
5.淡味
茶叶淡而无味,主要原因是茶青鲜叶粗老,萎凋消水过度或揉捻不当所致。夏暑茶或者冬茶相对会淡薄,而且雨水较早也会造成整体性的淡薄味。
6.霉味
茶叶久置或存放不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滋生菌类,变潮而出现霉味。茶叶因此变质、变味,失去了独有的香味特性。
如何品茶,品茶的技巧在哪里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审茶: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观茶: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品茶:
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好茶形态:
1、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茶,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2、茶的茶叶经开水冲泡3-5分钟后,倾出茶汁于评审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爱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3、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4、茶的汤色:茶汤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例如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5、茶叶底:茶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扩展资料:品茶专用名词:
1、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
优质茶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一般来说,回甘强则优,但只要可明显感觉出来即可,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
有些茶叶,茶香、口感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种茶的等级也不会高到哪去。
2、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
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令人感觉十分之美妙。品质越好,生津时间越为持久。
倘若有幸品饮到好茶,你便会发现在饮完数个小时之后,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触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难以忘怀。
3、挂杯
葡萄酒中的挂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
而在品茶时提到的挂杯,并非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4、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
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
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后,会指着喉咙部分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5、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
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一款茶入口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品茶(品味茶水的过程)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