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箐河古树茶特点
铜菁河毛茶的特点:条索直硬,并且茶质厚重。
这种茶的辨识度高,并且外观漂亮,茶叶条索粗狂细长,梗叶纤长,色泽呈墨绿色,使茶叶整体显得凌厉苍劲。由于铜箐河古树茶内质丰富的原因,其茶叶通常显得比较肥硕,叶底柔韧富有弹性。
喝的时候虽不会像薄荷塘、刮风寨那么香,但汤色金黄明透且有稠厚的感觉,入口微苦,有很强的胶质感,茶汤厚重,带有特殊的“野味”。但随着缓缓入喉,苦味褪去,舌底及两颚回甘和生津强烈、持久,极富有饱满度与层次感。从体感上会感觉开始发热,会感觉茶汤是从喉咙中自己流下去的,非常顺滑。
第1、2泡滋味微淡,入口绵和,香气浓郁,回甘迅速。
第3泡开始茶汤滋味增强,厚度增加,虽有苦、涩感,但均能很快化开,回甘不绝,品后口腔中香气留存,喉咙甜感明显。至第10泡左右,茶品口感都较为稳定,期间强烈的滋味渐渐凸显,随着回甘不断涌来,口腔中一直保持较为香甜的状态。
第10泡后,茶汤饱满度稍有下降,但并不显薄,入口即有清甜感,且这样的滋味可持续至多泡。品茶结束,口腔中甜感仍一直存在。
铜箐河之差,虽没有妖艳,出彩,但茶汤里的花香、果香、蜜香三种香气层层递进,也使得铜箐河的茶香魅惑力十足。至于它的山野气韵更显纯粹直接,通常裹挟着一股强劲的茶气汹涌而来,再加上厚重浓郁的茶味加持,茶味上既有易武茶特有的温润柔和一面,同时又有如同畅饮老班章一般的酣畅之感。
二、铜箐河普洱茶特点
铜箐河普洱茶为易武茶区的代表茶品,其干茶修长肥硕,茶梗明显,色泽呈墨绿色,其茶汤明黄透亮,粘稠感强烈,滋味棉和、香气馥郁持久且回甘生津明显,其叶底柔韧富有弹性且鲜活。
外形:条索修长肥硕,茶梗明显。色泽墨绿干香明显。
汤色:茶汤明黄透亮,汤感粘稠。
香气:具有独特的原始森林花果蜜香,野韵十足,香气清新纯正,冷香浓郁悠长。
滋味:第1、2泡滋味微淡,入口绵和,香气浓郁,回甘迅速。
第3泡开始茶汤滋味增强,厚度增加,虽有苦、涩感,但均能很快化开,回甘不绝,品后口腔中香气留存,喉咙甜感明显。
至第10泡左右,茶品口感都较为稳定,期间强烈的滋味渐渐凸显,随著回甘不断涌来,口腔中一直保持较为香甜的状态。
第10泡后,入口即有清甜感,且这样的滋味可持续至多泡;品茶结束,口腔中甜感仍一直存在。
入口稠厚,润滑、鲜活,有很强的胶质感,滋味厚实饱满,茶气彪悍,野中生甜,喉韵深而绵长,芬芳沁心。细腻水路和馥郁花蜜香,也能喝到充满原始野性的森林宽广气韵,完美结合,层次丰富,韵味持久。
同庆河,也叫铜菁河,是用河流名称命名。因为前往茶园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并要通过一条名为同庆河的河流,逆流而上方可到达。
从茶树的生长自然条件来看,铜箐河的生态自然,腐植质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覆盖率高,植物共生生态系统保持良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也正因为是这样的原因,使得铜箐河被藏得很好。在这样的环境中茶树的高度多在十几米以上,根深冠大,茶叶叶片肥大,纤维质丰富,带有特殊的“野味”。
三、铜箐河属于哪个茶区
1、铜箐河属于易武茶区,铜箐河位于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归属于中山上寨和中山下寨,海拔在1450~1900米之间,铜箐河的生态自然,腐植质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森林覆盖率高,适合茶树的生长,其茶树树根深冠大,茶叶叶片肥大,纤维质丰富,独具野味。
2、铜箐河(同庆河)古茶园,行政上属勐腊县瑶区瑶族自治乡。铜箐河,是条河,这片古茶园以河命名。去茶地的路上,一半的路程就在同庆河里穿插。
3、铜箐河是路程十分艰难的茶区,铜箐河的茶树依山崖而生,颇有阳崖阴林之感,铜箐河有许多茶树年龄不逊于落水洞、茶王树的大茶树,只是比较分散,铜箐河的茶韵滋味较为强劲,茶气较茶王树弱,与落水洞有些类似,但苦感较强,强度与回甘均较落水洞为重,喉韵的深度也较落水洞出色,产量太少。
4、从生态环境来看,未来最具潜力或是开发价值的山头茶,必是西双版纳江内的易武山头。从茶叶制品的品质来说,易武山头茶,基本上是分布在同一“茶谷”上,其品质相对较为稳定;从茶叶产量来说,易武山头“小产区”分布较多,以致口感、风味的呈现亦是如此。近几年挖掘出来的小产区丁家寨弯弓、薄荷塘、铜箐河等,或将还能发现更多的独具潜力的小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