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林寺镇的简介
1、桃林寺,本名灵济寺,始建于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相传为少林寺八大分寺之一。它位于桃林寺镇双墩村境内,背倚古营盘岭,面向潘家坊,京广复线就在寺前100米远处经过。
2、桃林寺占地30余亩,上下共九进,两边都有跑马楼,据传寺内共48个天井,代表着48个武僧。桃林寺主殿为敞三间四进,走进寺门,迎面是威武站立的赤面关公塑像,高约4米,手持青龙偃月刀,头侧是一块竖匾,上书:“你来了,莫瞒我”6个大字。二进供奉着盘腿于金刚座的石刻佛祖,高约3米,其联云:“佛在我心,看得穿大千世界;胸无他念,方可入不二法门。”三进正中莲台上坐的是观世音菩萨,其神龛宝壁柱上挂着好几副对联,其中一幅较短的是:“愿如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四进供着一尊手握书卷的文昌帝君像,儒雅斯文,目微暝,蓄髭须,端庄严肃。身边楹联写着:“名利让人忙,不俗即仙骨;乾坤容我静,多情即道心。”因桃林寺所处之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所以常年香火旺盛。
3、一直以来,桃林寺僧众常行善事,深得当地百姓景仰,平时除修佛事之外,寺僧们还勤于习武,人手一根铜包头短棍,其中最有名气的一位要数主持庙觉。庙觉和尚不但精通佛学,而且武艺了得,相传他能飞檐走壁。除此之外,庙觉和尚还将400多亩荒地买下,开发成良田。除用于本寺的农桑外,其余的良田低价租给附近百姓,收来的租金用于救济贫苦村民和设立义茶亭,义茶亭每隔5里一座,赶路的人累了都可在义茶亭内喝茶休息。庙觉活到90多岁才圆寂,当时有位施主为他作的挽联是:“大慈大悲千秋不朽,闰年闰月百岁有余。”
4、每年的端午节,寺内的僧人们都会出门化缘,村民们认为寺僧能为他们保平安,所以当天都不出远门,穿戴整齐地迎接僧众的到来。时至今日,桃林寺镇老一辈人还流传着:“当当哐,和尚讨米过端阳”这句口头禅。
5、1944年10月,日寇将桃林寺洗劫过后将其炸毁,未来得及逃跑的寺僧全部惨遭屠杀。在离开桃林寺前,日寇见寺内有很多大树,便将其砍伐运至汨罗江边用来架设浮桥。每当汨罗江水位下降时,南渡桥下的木桩就会裸露出来,这些木桩多半就是桃林寺内的。
6、1984年桃林寺镇政府在遗址处立了块碑,上面写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林寺遗址“。
7、桃林古寺一直就是桃林人的精神寄托,现在什么都没了。
8、也许,今天的年轻一代路过此地时,谁也不会想到这片遗址荒地曾经还有着一段那么繁荣兴旺的历史。桃林寺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23333男 12284女 11049家庭户户数 6514家庭户总人口(总) 23306家庭户男 12269家庭户女 11037 0-14岁(总) 6012 0-14岁男 3291 0-14岁女 2721 15-64岁(总) 15920 15-64岁男 8323 15-64岁女 7597 65岁及以上(总) 1401 65岁及以上男 670 65岁及以上女 73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2629-
二、茶树适合种植在什么地带
主要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
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1、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2、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3、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4、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5、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三、茶 绿茶 桃林绿茶
桃林乡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山深处,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非常适宜绿茶的生长。
1968年诸城引进安徽茶树,在桃林乡试种,经过驯化和选育,使茶树在诸城安家、繁衍下来,并保持特有的品质和风味。以后,又扩种到皇华、郝戈庄、桃园、石门等乡镇,曾一度发展很快,达1000多亩,以后受干旱和寒冷的影响,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因当初试种这种茶地点在桃林,故称“桃林茶”。
桃林茶无论是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好于南方茶。在没有特大冻害的年份,亩产在65公斤左右,并出现了单产超100公斤的高产地块。经过20多年的选育,形成了茶色棣、香气高、耐冲泡的地方特点,以浓郁的板栗香和持久的色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A、加快无公害茶/有机茶等质量认定,让消费者喝到放心茶。
B、引进适制新品种,注重品种合理搭配。
C、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高效农业示范样板。
D、该茶虽品质好,但名气很小,必须在各大型茶事活动、网络等媒体平台大力做宣传。
E、加快QS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茶业走向全国市场的基础。
F、政府机构注册证明商标,企业采用双商标制。
G、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标准化茶园基地与厂房建设。
H、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关键是有几家龙头企业带动才能做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