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盛世佳茗是什么茶叶和盛世茗茶怎么样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盛世佳茗是什么茶叶以及盛世茗茶怎么样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与品茶的礼俗是什么
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长期以来,酒席上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酒礼和酒俗,从中透露出种种世风民情。
酒具有神奇的魅力,让人难以抗拒。酒既可助兴,又可消愁。自周朝起,民间就逐渐形成了饮酒的风俗,如祭神、祭祖饮酒,祈祷、庆祝农业丰收饮酒。每逢新年、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饮酒,婚丧嫁娶、迎送亲朋饮酒等等,端午节有菖蒲酒,重阳节有茱萸酒、菊花酒。
酒席上,当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常可以看到客人把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轻轻地在桌边点几下,表示感谢,这叫“叩指礼”。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访,来到一个小酒馆,坐下后为了不暴露身份,就让随行的太监也坐下来太白醉酒一起喝酒。皇命不可违,太监不得已勉强坐下来,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办法,用三个手指在桌边轻轻叩了九下,表示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个礼节慢慢传到民间,成为大家通用的酒礼。
酒席上还有很多禁忌。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俗话,“茶七酒八”。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客人沏茶只能沏七分。而斟酒只能斟八成,过满或溢出为失礼。斟酒应按席位的大小依次轮流斟酒,否则就是对长辈和客人的不恭,切忌先给自己斟后再给客人斟。酒席上还忌讳壶嘴对着他人,这意味着对他人的不尊重。
我国有不少名酒,它的来历与当地的民俗有关。在浙江绍兴,家里生了女儿,就要酿制“女儿酒”,把酿好的酒装在特制的酒坛里,包上荷叶,封上口,抬到地窖里埋起来,等到女儿长大成人,准备出嫁时才取出来,作为女儿的陪嫁礼物。女儿酒的坛数必须是双数,取“成双成对”之意。盛酒的坛子也有要求,一般为五十斤、八十斤、一百斤装。这种酒很讲究酒坛的外观,有的酒坛上画有各种花卉、人物图像。或是写上“花好月圆”以示吉祥如意。这种酒坛被称为“花雕”,这种女儿酒也被称为“花雕酒”。苏州有种名酒叫“状元红”,是旧时文人考状元之前一定要喝的酒,他们相信喝了这种酒能带来好运。
古往今来,美酒飘香,诗文、书法等文学艺术品类都离不开酒的浸润,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酒能使书法家超越条条框框的约束,产生富有生命力的书法创作,酒与书法交融成一个绝妙的境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书法珍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就产生于一次野外饮酒之戏。开狂草先河的张旭与怀素都嗜酒而书,被称为“颠张醉素”。酒能使文人墨客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酒与文学的结合产生了无数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愿长醉不愿醒”,杜甫“白日放歌需纵酒”,白居易“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饮到日西”,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以重笔浓彩描绘了饮酒时的猜拳、酒令、联句以及击鼓传花等游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清代盛世时的酒礼、酒俗等酒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习俗起源很早。古时候,人们称茶为“苦荼”,后来叫“槚”,一直到东汉时,“茶”的名称才固定下来。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初被人们当做一种药材,具有利尿、祛痰、消食、提神等功效,后来人们发现它清香扑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于是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宋朝开始,茶被用做男女订婚之礼。婚姻的整个礼仪被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这种以茶定亲、以茶为聘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从宋到明清,我国的饮茶风气越来越盛,茶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唐宋以后,饮茶之风从士大夫阶层逐渐传播到民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茶的习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烹煮新茶,并配上各色精细点心,馈赠亲朋好友。我国各地的饮茶习惯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喜欢喝绿茶,蒙古人喝奶茶,茶园藏族人喝酥油茶。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
我国饮茶之风盛行,茶馆、茶室、茶社、茶楼遍布城乡。各地的茶馆也各具特色。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广东的茶馆与“食”结合,北京的茶馆富于文化韵味。茶馆、茶室不仅是饮茶解渴的地方,更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如江浙一带,谈生意、商量儿女婚嫁、调解纠纷等都在茶馆进行。茶馆还是各种新闻、消息发布的中心,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在其中谈天说地,茶馆成为一个地方社会舆论、新闻信息的窗口。
茶文化介乎物质与精神之间,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饮茶品茗开始的。人们品啜香茗时,往往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被封为“茶圣”的陆羽一生嗜茶如命,卖茶的店铺都将他的像当做神来供奉。白居易一生嗜茶成癖,留下了五十多首咏茶诗。苏东坡曾把“佳茗”比做“佳人”,且嗜茶到了梦中也不忘饮茶的地步,他写的咏茶诗也有几十首。
饮茶时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礼仪,才能够使茶的味道回味无穷。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等等。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在饮茶之时,应当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每饮一口茶汤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这样品茶才香。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手握茶杯的中部。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
为什么普洱茶泡第三遍就没味了阿
可能是你放少了。
每杯茶的冲泡次数,由茶叶的种类和饮用方式而定。茶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的嫩度和加工后茶叶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加工越细碎的,越容易使茶汁冲泡出来;越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越慢。
饮用红碎茶,尤其是袋泡茶,一般只冲泡1次,不再泡第2次。因红碎茶粒度细,冲泡时茶法易于浸出。
一般的条形绿茶,如炒青眉茶、花茶、龙井、乌龙茶等,因茶汁浸出较慢,可冲泡2-3次。
就茶汤的色香滋味而言,不少饮茶者有如下体会:一泡茶香味鲜爽,二泡茶虽浓涩但不鲜,三泡已淡薄,四泡无滋味,五泡、六泡等于饮白开水。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每杯茶冲泡次数不宜太多。早上泡的一杯茶,反复冲泡,一直喝到晚上,那是不合适的。
综上所述,一杯红、绿、花茶,每杯茶冲泡次数,通常以3次为宜;乌龙茶,因冲泡时投茶量大,可冲泡3-5次;以红碎茶为原料的袋泡茶,茶汁易于浸出,通常适宜一次性冲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